【乐享寒假·阅读相伴】观影互动活动——品味红色经典影片之《闪闪的红星》、《地道战》
少|年|强|则|中|国|强
传承先辈初心
牢记吾辈使命
童心向党 健康成长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当今社会,青少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什么是“四史”教育?
“四史”教育指的是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它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全部发展历程。
对于寄托着国家希望的新时代青少年来说,“四史”是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在回顾历史中领会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命运的休戚与共、明确自身的使命所在。
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活动,勉励区内广大青少年儿童学习四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怀,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特推出冬令营线上观影互动活动——品味红色经典影片系列活动,带领大家一起学“四史”,守初心,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红|领|巾|心|向|党
红星歌儿歌 - 经典少儿歌曲180首
01《闪闪的红星》
红色·经典
1974.10.01《闪闪的红星》影片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于1974年10月1日在中国上映。1980年5月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和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过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故事原型
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有一个精彩的桥段——潘冬子巧计送盐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是作家王愿坚根据井冈山时期聂槐妆的原型创作的。
1929年1月底,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失利,红四军三十二团和赤卫队掩护散落在山上的多名伤员,敌人四处封锁,企图把红军困死在冰雪封冻的深山老林里。当时红军最缺食盐,好多官兵一度全身浮肿,虚弱不堪。
聂槐妆是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妇女主任,山中食盐紧缺,她心急如焚。冥思苦想一番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首先把盐浸入水中,化成盐水,然后把一件吸水性非常好的新棉夹衣放进盐水中,待衣服充分湿透后再把它烘干。不久,聂槐妆穿着晾干后的夹衣,罩上一件新外套,挎着一个装有一些山货的竹篮上山了,俨然一副出门走亲戚的农村妇女打扮。这次巧妙送盐上山的成功,使聂槐妆信心倍增。她用同样的方法又给红军战士送了两次盐。
她的聪明机智和沉着,蠃得了红军战士的尊敬和赞许。可是,聂槐妆一个月内几次送盐上山返回家这件事引起了国民党官兵的怀疑。被抓后,聂槐妆毫不动摇,守口如瓶。敌人用尽各种手段也没有任何收获,最后在茅坪坝上残忍地枪杀了这位对红军坚贞不渝的农村妇女。
推荐理由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影片中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主人公潘冬子机智、勇敢的形象深入人心,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奋斗光辉历程。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脚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革命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经典台词
1、冬子:爸爸,你看!这就是你走时留给我的那颗红五星,我一直保留着它。
2、爸爸:后来是你吴叔叔帮你把它,戴到了军帽上。
3、吴修竹:不,是他自己把这颗红星戴到了心头上。
4、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党,以后我是党的人了,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5、妈妈是党的人,决不能让群众吃亏,这是我妈妈说的!
6、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孩子。等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回来了。
02《地道战》
红色·经典
1966.01.01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称臣只有死路一条,奋起反抗才是最终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了,高家庄更是调集了大量民兵。为了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当地人民利用地貌开凿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道。
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虽然曾因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的出卖而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智勇双全的高传宝最终率领队伍利用地道围剿了日军,清理了汤丙会,并活抓了日军领队山田。地道战的胜利奏响了冀中反日的最强音。
故事原型
“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们村庄。”高平村是高家庄的原型。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编自唱了这首地道战歌,歌词正是他们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写照。50余年前,同样是这个村庄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任旭东灵感,创作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地道战》。由于地处冀中到冀西和晋察冀边区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顽强作战,从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伪军五次大规模“围剿”高平。其中,出动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这个英雄的村庄,始终屹立不倒。50余民兵利用地道掩护,毙敌400余人,以致当时日伪军中流传着“要送命,上高平”的说法。
推荐理由
《地道战》是一部关于战争时期的革命电影,剧中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开挖地道战来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本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色彩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的战斗地道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所发生的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队对战争恢弘魄力的场景。剧中充满了斗志昂扬的情节和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经典台词
1、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开火,开火!
2、鬼子最疯狂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将要灭亡的时候。
3、高,实在是高!
4、秃驴横行为哪般,好好人儿它不当,装个秃驴拉簧腔,龟孙鳖子可怜虫,不是东西驴粪缸。
5、这是毛主席说的,咱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样,咱们就是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本期的影片就先为大家推荐到这里啦!
你还看过哪些有关于红色主题的书籍或影片呢?
从中都有哪些感慨和收获呢?
欢迎大家通过音频视频或文字书写的形式进行投稿分享哦~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份精美图书~
活动详情
活动对象:16周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征集时间:即日起——2021年2月7日
活动详情:1、音频视频形式:以朗诵、唱歌、舞蹈、配音等表演形式演绎红色主题类型的作品。(以上表演形式仅供参考,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即可。)2、文字书写形式:以书法、绘画、征文、读后感等书写形式展示红色主题类型的作品。(以上书写形式仅供参考,内容以照片形式呈现。)
参与方式:以上作品请发布至邮箱:kgzwds@163.com
期待你的积极参加!
主办单位: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
022-84925899
022-849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