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无我
成大国大器
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舰载机部队,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人民海军迫切需要尽快建立一支能够捍卫国家海上利益的舰载机部队。
在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平均年龄30多岁的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挑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担。自组建以来,教官团队从零起步,请缨谋战、直面生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探索建立起中国特色舰载机飞行员培养道路,具备了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为一线部队输送了多批次优秀舰载机飞行员。
群体中6人荣立一等功、数十人次荣立二等功,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备战标兵个人等先进典型。
舰载机训练“拓荒之旅”
飞行教官驾驶歼-15战机起飞
2012年11月23日,对于航母舰载机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实现首次成功着舰,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培养一支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舰载机训练团正式组建成立后,孙宝嵩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转身成为飞行教官,勇敢地扛起了舰载机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还记得组建大会上,团长王勇双手擎着军旗发誓:“必须要扛起重任,将团队带好,把培养飞行员任务完成好。”“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孙宝嵩、王勇带领教官团队开始了一场“拓荒之旅”,最终构建出一套系统的舰载飞行员培养方案。
近年来,低空战术机动、对地突击、空战对抗……这些实战化课目相继出现在该基地训练场上。一场场头脑风暴式的探讨,让教官们对实战化思想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次次实打实的空战对抗,让教官们在不断逼近实战化的条件下检验战术战法。“我们一边探索,一边铺路,为的是让后来者踩着脚印,走得更实更快。”孙宝嵩说。
在不断探索下,孙宝嵩等数名教官还顺利取得了夜间航母舰载机飞行教学资质,标志着该基地飞行教官群体具备了舰载机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
数字化理念,科技融入训练
飞行教官王勇(左二)为学员们讲评着舰动作
若飞行员培养周期长,作战飞行时间就会短;培养周期短,作战飞行时间就会长。以飞行上限年龄起算,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的可飞时间,比改装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要长许多。
为探索生长期班学员上舰培养之路,教官们倒排训练计划,细化质量标准,边组训边探索,最大限度激发学员潜能。随着首批生长期班学员全部成功着舰,一条以生长模式批量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路径,走上了历史舞台。
“以前‘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了清晰的成长‘路线图’。各类教材编印完成,训练逐渐步入正轨,对新学员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训练要求都非常明确。”谈及培养模式的变化,孙宝嵩话语坚定又自信。经过摸索,他们成功打通了生长培养链路,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新路,创造了单批次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培养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空中最大限度放手,地面最大程度讲评”,是该飞行教官群体有效的带教培养方法。每一架次飞行结束后,学员都会拿到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不是教官根据印象打的,而是根据学员飞行的每一个数据给出的成绩。“飞得好与不好,数据来说话,我们有一套科学的数据打分系统。”飞行教官罗胡立丹说,这套数字化打分系统,是他与模拟训练中心副主任谭伟一起创新研发的。
他们把数字化的训练培养理念融入飞行,将上千种数据绘制成一张张飞行曲线图,透过曲线图分析飞机姿态与图像的契合点,最终将庞大的数据流凝聚到教官手中那块小小的平板电脑上。
航母“尾钩俱乐部”的照片墙上,已从最初的几张照片,发展到现在密密麻麻的整墙照片。飞行员培养周期较往年大幅缩短,实现了零星培养到批量培养的新跨越。
勇者无畏,使命超越生死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
在基地,张超是绕不过的话题。2016年4月27日,年仅29岁的张超倒在了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最后一个架次”。中央军委追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英雄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已经成为后来者前行的路标。”该基地政治委员李明说。
2016年4月6日,飞行员曹先建驾驶歼-15战机升空训练,飞行中,突遇险情,飞控系统工作异常。为挽救战机,他放弃最佳的逃生时机,直至战机坠海前2秒才被迫跳伞,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爆裂性骨折。在医院治疗期间,为能尽快回到战机上,伤口刚拆线,曹先建就缠着医生为自己制订康复运动计划。从试着慢慢行走到慢慢蹲下、慢慢站起,他顽强地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14个月后,他凭着惊人毅力和勇气重返蓝天,创造了身负重伤419天、术后复飞仅70天便成功着舰的奇迹。如今,已成为教官的曹先建说:“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舰载机事业必须有人去干,那就必然会有牺牲。”
2020年12月16日,教官杨勇与战友驾驶战机进行高空课目训练。当达到万米高空时,战机突发告警,故障清单显示座舱失密。此时下降高度需要穿越民航航路,可能危及民航安全,杨勇没有贸然下降高度。座舱失密导致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没过多久,杨勇听力暂时下降,与后舱战友沟通需要扯着嗓子大喊。生死关头,塔台立即与民航协调,指挥杨勇穿越民航航路,紧急下降高度。此时的杨勇由于缺氧和气压急剧变化,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他强忍身体不适,顽强操作,与战友密切配合,成功返场,创造了奇迹。
训练团政委邱建厂说:“他们用‘拎着脑袋干事业’的实际行动扛起使命、书写忠诚。”
“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运儿。”采访中,新教官徐璨坚定地说,“是党和人民托举我们翱翔海空,是国家和军队的培养让我们成长壮大,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
时代楷模
飞行教官群体是忠实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光辉典范,是牢记强军目标、聚力备战打仗的时代标杆,是忠诚使命担当、矢志为战育人的突出代表,是勇于攻坚克难、奋力转型突破的优秀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鲜明体现了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如今,中国航母建设事业稳步推进,海军舰载机部队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培养舰载机飞行员迫在眉睫,人才问题成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关键链条。为战选人、为战育人、为战备人,飞行教官团队的先进事迹,必将鼓舞全军官兵加快推动新质战斗力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
主办单位: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022-84925899